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金融系统的改革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做好新时代下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金融系统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
目前,金融系统应当深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更加自觉地担当起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神圣职责。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此,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金融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到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因此,金融系统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责任,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完成好乡村振兴金融支撑重大工程,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实现金融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健全适应支撑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发展迅猛,各种体制的银行星罗棋布,遍布城乡。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要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进展及其给农业农村带来的变化特点,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坚持市场化发展和政策引导支持有机结合的基本取向,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主攻方向,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为根本途径,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快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鼓励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化农村金融体系。为此,要注重发展乡村普惠金融。深入推进银行业专业化体制建设,形成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在这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当带好头,引导其他商业银行立足普惠金融事业部等专营机制建设,完善专业化三农金融服务供给机制。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应明确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在加大自身创新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增强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支持,充分支持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和小微企业发展。农信社要发挥支持农业农村主力军的作用,带动中小型银行加快改革,促进农业合作金融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宏伟蓝图的实施,对金融系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各银行机构结合自身的业务管辖范围和特点,依据党政部门的部署做好信贷支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抵押贷款试点。充分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作用,探索开发新型信用类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促进金融科技与农村金融规范发展。农业政策性银行和农信社则要发挥支农业务特长,尽快研究推出支撑乡村振兴开发的专项信贷产品,针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项目,深入分析一二三产业之间不同的特点和联系,研究推出专门的乡村振兴贷款产品和支持政策,设立专门的信贷模式、承接主体、准入标准、还款来源、担保方式等,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三、尽快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
过去,由于我国的三农贫困客户群体多,还款能力较弱,加上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生产受自然规律影响较大,严重制约了金融部门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正是基于以上国情,《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抓紧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这将为通过鼓励、补贴、税收优惠等多项政策工具,支持三农金融服务,提供规范和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应尽快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完善涉农贴息贷款政策,降低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同时,要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缓释机制,加快完善三农融资担保体系。要充分发挥好国家和地方政府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实现政、银、担协同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步伐,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农业发展银行为破解产业扶贫信贷投入瓶颈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17年以来,会同山西吕梁市委市政府试点建立的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即吕梁模式,对助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之体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引导和示范效应。目前,这种模式已成为服务脱贫攻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已在山西、贵州、广西、湖北等7个省区的13个市县落地,已到位贷款风险补偿基金4.35亿元,入库企业达到197家,农发行已支持113家,审批产业扶贫贷款24.36亿元,累计投放15.64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万人。黑龙江、湖南、云南、江西等省份10多个市县政府也表达了合作意愿。可以说,农发行的吕梁模式实现了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效解决了政府、银行协调不够、银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表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脱贫攻坚路子。各金融机构也应像农发行那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好国家、各地方政府为配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建立的农业信贷担保基金,在金融支持三农、金融脱贫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金融系统必须统筹协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奋力谱写新时代金融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新篇章。(农发行定陶区支行信贷业务部 慕华)